close

發文目的純粹個人主題研究分享

資料期間:2007/7/2-2014/4/30

資料來源:

  1. 外資借券資料:證交所
  2. 匯率:中央銀行
  3. 0050買賣超、外資台股期貨未平倉量、大盤指數:TEJ

文章引用

1.你真的看懂外資的把戲了嗎?(  http://ebigmoney.pixnet.net/blog/post/30794708-%E4%BD%A0%E7%9C%9F%E7%9A%84%E7%9C%8B%E6%87%82%E5%A4%96%E8%B3%87%E7%9A%84%E6%8A%8A%E6%88%B2%E4%BA%86%E5%97%8E%EF%BC%9F  )

2.外資、炒匯、借券、放空?/Job賈乞敗-借券170億轉換成0050寶來台灣卓越50基金的背後( http://phigroup.pixnet.net/blog/post/38958737-%E5%A4%96%E8%B3%87%E3%80%81%E7%82%92%E5%8C%AF%E3%80%81%E5%80%9F%E5%88%B8%E3%80%81%E6%94%BE%E7%A9%BA%EF%BC%9F-job%E8%B3%88%E4%B9%9E%E6%95%97-%E5%80%9F%E5%88%B8170 )

 

前言

過去曾在報章媒體上看到『外資借券 大量放空台股』的新聞,同時電視媒體『金錢爆57』也經常報導外資經常利用借券的方式放空台股,或是利用借券保證金來炒匯,然而事實的真相到底如何?

此次專題針對『外資借券、匯率、外資0050買賣超、外資台股期貨未平倉量、大盤指數』這五項資料進行資料比對,檢視彼此之對應關係。

 

事件一

2010年6月開始台幣一路升值,許多看準台幣升值趨勢的外資,紛紛把資金匯入台灣,但是不買股也不投資,對此央行強調「外資來台1周內不投入有價證券,就出去」。外資.為了「把錢留在台灣」坐等台幣升值,發明對付央行新招術:「向證交易所借券」,一手買台股、一手賣台股。

下圖顯示2010年下半年台幣一路升值的過程,外資借券餘額確實一路上升到2010年12月後才減少

1  

 

後續到了2011年,台幣依然一路升值,外資借券餘額也從3月底緩慢增加到7月初

事件二

2011/6/15期貨結算完後,外資仍然淨空單,尤其是6/23、6/24兩天激增將近7500口的淨空單,外資的總淨空單逼近17000多口,加上媒體渲染外資借券200億,一堆人以為要崩盤了就拼命放空或砍股

2  

 

事件三

2011年6月台灣50的成交量相對外資持股出現異常變化,6/24、6/27,兩天0050台灣50加起來只有5萬多張的日成交量,但是外資持股在6/24、6/27這兩天持股卻激增64萬張,總持股來到71萬多張

3  

將上述三個事件結合起來,網路上有人進行以下的解讀

外資因為看準台幣從2010年一路升值,把資金匯入台灣炒匯,以往外資的資金大多放在債券,後來外資發現可以利用「借券」進行更有效的資金停泊,當外資借了大量的股票以尋求資金停泊後,到了6月遇到除權息旺季,外資如果參與配股配息,政府會對境外投資者課徵20%的資本利得稅。

因此外資到寶來(當時元大寶來尚未合併)進行票券交換,直接要求寶來公司將你所持有的股票部位轉換成一定比例部位的0050台灣50,這樣一來當手中的個股到了除權息那天,由於手中已經沒有個股的部位,所以就沒有除權息的問題,然後0050台灣50的除息配息的時間通常又在10月~12月中間,一般9月過後全台灣的公司除權息已經結束了,只要在0050台灣除息之前再轉換回股票就可以,這樣一來一往,外資沒有進行任何的除權息,也沒有繳交所得稅的問題。

而當外資將大量持股轉換成0050時最怕「下跌」,所以外資便在6/24放空期貨「避險」,外資的淨空單從6/23開始激增到一萬口以上,很多人認為外資大量放空是要準備大殺,然而大盤在6/27外資0050轉換完之後見低開始反彈,緊接著6/28國泰金除息,6/29台積電除息,當這兩家公司除完息之後,6/30的0050台灣50的外資持股減少了32萬張,期貨空單也一路回補。

後續外資還有40萬張的0050,在八月份再次上演同樣的戲碼。如下圖

4  

 

針對上面的推論,後來有人提出不同的見解

1.外資已經不能使用借券保證金來炒匯

根據2010/10/15報導,金管會與中央銀行聯手下令保管銀行對外資借券保證金「限用美元」,不能使用新台幣,以避免外資藉此管道炒匯。

2.借券期間遇配股配息採權益補償

依據證交所的說明:『借券標的證券遇召開股東常會、除權息等事由,借券人採權益補償,不須回補。』借券,代表股票是借來的,終究要還的。借來的股票如果產生配股配息,借券的人都要還給借出的人。會被課稅的是借出的人,不是借券的人。所以說,大量借券是為了避稅的說法是錯的。或許手上有許多現股轉換成0050可以避稅,但說借券轉換成0050可以避稅是有問題的。

3.外資的期貨空單,不是為了避「借券轉換成0050」的險

借券轉換成0050。這券是借來的,將來要原券奉還,轉換成0050自然也不是做多,何需在期貨佈空避險。我們只知道這兩件事是同一天發生,或許它們有因果關係,但不是避險的關係。

4.借券轉換成0050的目的真相是什麼?

6/24外資持有增加約30萬張的台灣五十並非從市場買進,借券餘額當天減少約43億,當天0050股價58.2元,換算成0050張數約75,571張,實際上因為借券餘額可能包含其他非0050成份股票,故借券餘額減少金額換算成0050之張數應該比75571更少,因此6/24增加的0050除了從市場買進(1113張),部分可能來自借券轉換,其他則應該是現券轉換,但是為了避稅而借券則說不通。跟期貨避險也沒有絕對關係。
但6/27增加的33萬張,並非從借券而來,看起來應該是用現券轉換為0050。這部份有可能是為了避稅。至於和期貨避險有沒有關係則不一定。

5  

 上述事件綜合分析

根據兩方的說法,可以針對上述事件得出以下推論

  1. 外資在2010年10月以前或許可以透過借券管道進行資金停泊,方便外資進行炒匯,但是後續因為管機關對外資借券保證金「限用美元」,不能使用新台幣,故此管道已被封鎖,因此借券餘額的增加是否跟匯率升值有關必須針對2010年10月以前及10月以後來分開討論,此議題將於後續進行分析。
  2. 依據證交所的規範『借券標的證券遇召開股東常會、除權息等事由,借券人採權益補償,不須回補。』,故外資借券股票轉換成0050進行避稅的推論不成立。
  3. 但是如果是外資本身持有的現股進行0050轉換來進行避稅,接著利用期貨放空來避險的操作,是可以說的通的,後續將針對過去的歷史數據進行分析。

外資借券與匯率關係

下圖資料時間區間為2007/7/2-2014/4/30,中間實線為2010/10/15,以區分主管機關對外資借券保證金「限用美元」,來檢視兩個時段的匯率與借券餘額的關係

1.2010/10/15以前

台幣出現兩段升值,這兩段升值的過程借券餘額都相對增加,可以推斷外資透過借券進行資金停泊的可能性頗大

2.2010/10/15以後

匯率在29-31之間遊走,沒有太大的起伏,而借券餘額變化跟匯率走勢看不出明顯的對應關係

6  

外資本身持有的現股轉換成0050來進行避稅,並且搭配期貨放空來避險?

過去2007/7/2-2014/4/30這段期間外資0050持股張數分別在以下三個時段突然大幅增加

2008年6月-10月,2009年3月-9月,2011年6月-8月,以下針對此三個時段進行分析

7  

2008年6-10月外資現股轉換成0050來進行避稅檢視

下圖為2008年3月-12月針對針對匯率,借券餘額,外資0050持有張數,0050外資買賣超,台指期貨未平倉量,大盤指數,借券累計放空金額數據進行比對,其中『借券累計放空金額』與『借券餘額』不同,為外資每日實際放空金額進行累計。

1. 2008年6-10月外資0050持有張數大增,但是同時期匯率貶值,外資應無沒有炒匯的需求,借券餘額反而降低,且外資買賣超並未同步買超,顯示0050持股增加之張數應該是來自於『現股轉換』,目的應該在於『避稅』

2. 外資並『沒有』進行期貨放空避險,後期反而進行多單買進

3. 當時正值金融海嘯,大盤指數一路下跌,外資雖然在期貨進行多單買進,同時借券餘額一路減少,借券放空也是一路減少,由此看來,外資在2008年的期貨操作呈現帳面虧損,但是外資最終真的是虧損出場嗎?此議題後續將進行延伸探討。

2008年3-9月外資現股轉換成0050來進行避稅檢視

下圖為2009年1月-12月針對針對匯率,借券餘額,外資0050持有張數,0050外資買賣超,台指期貨未平倉量,大盤指數,借券累計放空金額數據進行比對

1. 2009年3-9月台幣一路升值,同時期借券餘額緩步增加,但是增加金額不大,同時期外資0050持有張數增加,外資針對0050買超的數量相對持有張數增加的數量來少很多,顯示0050持股增加之張數應該是來自於『現股轉換』,目的應該在於『避稅』

2. 外資期貨未平倉量並『沒有』進行空單避險,只是將多單僅行加減碼操作,看不出特別針對現股轉換0050進行避險操作,反而因為大盤指數一路上漲而佈局期貨多單

2011年6-8月外資現股轉換成0050來進行避稅檢視

下圖為2011年1月-12月針對匯率,借券餘額,外資0050持有張數,0050外資買賣超,台指期貨未平倉量,大盤指數,借券累計放空金額數據進行比對

1. 由於主管機關對外資借券保證金「限用美元」,不能使用新台幣,故外資已無法透過借券管道進行資金停泊,因此借券餘額的增減跟外資是否進行炒匯無關。

2.6/24外資持有增加約30萬張的台灣五十並非從市場買進,借券餘額當天減少約43億,當天0050股價58.2元,換算成0050張數約75,571張,實際上因為借券餘額可能包含其他非0050成份股票,故借券餘額減少金額換算成0050之張數應該比75571更少,因此6/24增加的0050除了從市場買進(1113張),部分可能來自借券轉換,其他則應該是現券轉換,但6/27增加的33萬張,並非從借券而來,看起來應該是用現券轉換為0050,這部份有可能是為了避稅。

3.同時期外資進行空單佈局『有可能』為了避險

上圖檢視2007年7月~2014年4月這段期內大盤比較大幅度回檔時,借券餘額以及借券實質放空的變化:

1. 紅色框線(編號2,5):2008年5月以及2011年8月,大盤指數尚未開始大幅下跌,借券餘額以及借券累計放空金額處於相對高檔,後續大盤開始下跌,且回檔幅度相對來的大,借券餘額以及借券累計放空金額也從相對高點慢慢回補。

2. 藍色框線(編號1,3,4,6):這四段時期大盤回檔幅度相對來的小,同時大盤處於緩步向上格局,雖然大盤指數有局部回檔,但是借券餘額以及借券累計放空金額並沒有大幅減少,反而持續增加。

由此推論外資進行借券的目的主要在於『避險』,當外資判斷目前盤勢格局處於緩步上漲,進行現股買進時,也同步進行借券,但是借券不等於實際放空,可先借入放著,有放空需求在實際放空,因此借券餘額總是高於借券累計放空金額。

當大盤格局由多頭市場轉變成空頭市場,外資除了開始進行現貨部位的減碼,也同時將借券放空部位的回補,因此可以看到上圖編號2,5的借券累計放空金額一路減少,同時因為進入空頭市場,暫時不需要借券避險,故借券餘額也同步減少。

若大盤格局處於多頭市場,因為多頭市場走的時間比空頭市場來的久,即便大盤進行短暫回檔,但是借券餘額以及借券累計放空金額並未減少,反而慢慢的增加,可以推論此時外資正利用大盤回檔,現貨股價相對便宜進行買進,同時利用借券進行避險。

現況分析

檢視下圖綠色框線(編號7),在2010年12月借券餘額及借券累計放空餘額一度減少,同時期大盤初期仍持續上漲,後來出現下跌,但是下跌幅度不大。

之後大盤再度上漲,借券餘額及借券累計放空餘額也開始增加,直到2011年8月發生美債,歐債危機導致大盤出現大幅度的下跌,借券餘額及借券累計放空餘額才同步降低。

檢視綠色框線(編號8),目前狀況有點類似編號7初期的階段,目前外資借券累計放空餘額近期持續減少,表示外資進行回補的動作,推論外資目前買進現貨的速度可能減緩,因此借券避險的需求降低,至於後續大盤是否會如2010年12月到2011年8月這段期間出現出現先回檔再上攻的走勢則有待觀察

上圖為2008年4月-2009年6月之外資台指期貨未平倉量相對大盤指數變化圖

編號A

大盤指數一路下跌,但是外資期貨未平倉量卻一路多單買進,顯示當時外資可能錯估盤勢,當大盤從9000多點跌到6000多點(2008年9月)的之後,外資的多單位平倉量已達1萬多口。

編號B

由於大盤從2008年5月到9月已經從9000多點跌到6000多點,跌幅達3000多點,外資可能判斷以不會再跌,因此持續加碼期貨多單,從1萬多口持續加碼到4萬多口,但是大盤卻繼續探底,跌到4000多點(2008年11月)才止跌,此時外資的期貨多單應是呈現帳面虧損。

編號C

當大盤跌到4000多點時,開始在4000-5000點進行區間整理,此時檢視藍色框線可以看到外資多單開始減碼,可以推論外資可能進行停損。

編號D

然而當大盤持續在4000-5000點持續進行趨堅整理時,外資從2009年1月又開始大幅加碼期貨多單,到2009年3月,期貨未平倉量再度回到4萬多口,而同時期大盤指數仍在5000點以下遊走。

編號E

後續大盤於2009年3月下旬開始突破5000點一路上漲到7000多點,此時外資才開始將之前買進的期貨多單慢慢回補,獲利了結。

整體檢視外資這一段的操作,外資在編號B時期的大幅虧損得以在編號E時期進行獲利補償,除了歸功於外資本身的專業研判,也要歸功於外資的籌碼優勢,由於外資資金大,即使帳面虧損仍可進行攤平,直到趨勢反轉,最終可能仍是獲利出場,但是一般散戶則無此籌碼優勢,若進行攤平操作,則很可能在趨勢尚未反轉之前就已經破產出場,這也是目前許多人強調『停損重要性』的原因所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glbe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