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先說明一下寫這篇文章的緣由,當我已經研究好一檔個股,往往會遇到兩個困境,第一個就是當我還在猶豫是否要進場的時候,股價已經上去了。第二個就是急忙進場之後,股價卻下跌了。

我一直在思考是否有一個比較好的評估方式,來降低上述兩種困境發生的機率(我不奢望完全消除,能降低一點點我就偷笑了),而最近在看羅胖的「硬派知識脫口秀」,其中兩個視頻中各提到一個方法,或許可以應用在評估一檔股票是否可以進場。

第一個方法是「寫結案新聞稿」

在還沒有進場佈局之前,先想像一下如果這次交易結案之後,你會寫下什麼樣的交易心得,包括:

<>這次有什麼值得記錄的?有哪些亮點?

<>事前的分析自己掌握了多少確定性的東西?又有哪些是東西是很關鍵,但是自己卻無法確定的?

<>我投入了多少資金比重?報酬率達到了多少?

<>這次交易花了多少時間?

<>整個交易過程中遇到了什麼樣的風險?

比如公司突然發生衰事?董監事突然要增資,大額賣股?客戶突然抽單?
這些風險股價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我當下是如何因應,讓我整個交易結案之後還是獲利的

如果寫得出來,這筆資金投入才有勝算,萬一寫不出來,那麼就表示「要麼是自己還沒有分析完整,要麼就是這次交易超出的自己能力圈範圍,有多項資訊沒有辦法確認」,那可能還要再緩一下多觀察了。

第二個方法是「跟實際的錢仔做比較」

想像現在有兩個盤子,一個放著你打算買進的股票張數,另一個放著你這次所要花費的金錢,比方說我要買進台泥10張,如果一張4萬,那麼就想像你右手邊擺著40萬的鈔票,左手邊擺著10張台泥的股票,然後自己思考一下,你是要錢?還是要股票?

這種「把虛擬的東西具象化」的方法,多多少少會讓我們以比較理性的思維來思考是否可以進場,以及該投入多少資金比重?

而不至於樂觀地認為這次勝算很高,一時貪心而貿然投入過重的資金比例(我自己曾經做過這樣的蠢事)。

當然評估是否進場的決策過程是複雜的,除了客觀的條件(如財報數字,量價,籌碼),還包括了主觀的心理層面(如對這檔股票的熟悉度,對公司經營階層的觀感,對公司產業的看法),上述兩個方法只是一個記錄,目前仍在持續摸索中,以上簡單分享,祝各位中秋佳節愉快。

以上兩個方法分別是參考羅振宇硬派知識脫口秀的兩個視頻,有興趣的可以點選下面的網址

《怎樣成為一個不糾結的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V4-eA4zlNs

《怎樣做一個不衝動的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ADmTtu_Yd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glbe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