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半年一直在思考一個投資上的問題:影響報酬率的關鍵因素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因為自己錯過兩次上漲股列車的經歷:

1.2017年11月左右研究了泰博(4736)

2.2018年10月左右研究了豐祥(5288)

泰博當時自己的功力尚淺,研究得還不夠深入,所以就算了,但是對於豐祥的查證,我自認為已做得還算完整(當時的研究報告可參考文章末的連結),但最後是:一張都沒買,眼睜睜看著股價上去。

當然了,投資路上難免會有錯過的時候,只是回顧之餘,我認為自己肯定有什麼東西沒有想透,而這個問題我也和一些投資同好討論過,自己也時不時的放在心裡思索著。

終於在上週拜讀到一位投資網友的文章,點出了一些關鍵,讓一些想法漸漸有了雛形。

 

我去年開始追蹤一位部落客Freddy Chen的文章,他本身是券商研究員,他每篇的PO文字數不多,但我覺得都有寫到關鍵點,他在2019/4/9分享了一篇《投資備忘錄 19W15: 投資研究的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直接點選即可連結)(已徵詢原作者同意),將投資報酬率進行公式化拆解的概念讓我耳目一新,我建議先讀過原文後再接續我後面的分享會比較順

股價(P)= 每股盈餘(EPS)x 本益比(PE ratio),因此:

投資報酬率 = P 的變化 = EPS的變化 x  PE ratio的變化

 

換句話說,影響投報率的高低來自兩個因素:

1.投資期間的 EPS 成長(衰退)。

2.PE ratio 的成長(衰退)。

 

EPS 的成長(衰退)

反映的是投資期間內,公司實質上獲利等基本面變化。一般的財務分析、對未來幾季 or 1~3 年的營收獲利預估等,都是針對這個環節的工作。

個人認為這一塊如果專注在自己熟悉的產業,不確定性相對低,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拜讀心得:《投資中最簡單的事》(關於行業分析與個股分析)》,不再贅述(文章連結在最後)。

 

PE ratio 的成長(衰退)

主要反映的是市場對企業「長期」獲利能力的期望和信心水準變化。

這一塊不確定性就相對高了,而且難以被多數投資人掌握,我認為也就是投資中所謂『藝術』的成份。

實際上,投資人「數倍」的投資報酬率幾乎來自於 PE ratio 的變化;但從黑暗面來看,「慘賠」也幾乎來自於投資人以過高的 PE ratio 買進股票。因此,決定長期投資績效好壞的關鍵也在於此。

在Freddy的文章中提到一個觀察PE ratio變化的關鍵要素,即 市場氣氛的判讀

我將『市場氣氛的判讀』拆成三塊來看,直接看手稿

 

其中『整體經濟』的範圍太大,個人認為難掌握,目前僅參考『總大總經8大指標』,以及『愛榭克,財經M平方』的文章。

而『個別產業』在進行個股分析時就會考慮,雖然也是不易掌握,但可以建構自己的『產業知識系統』來補強,這是可以靠時間積累的。

至於最後的『個股本身』,由於每天都有數據,所以相對容易觀察,但數據每天都會變動,而且市場波動變化大,所以有效性相對低我列了幾個觀察要點,請參考手稿。

其中我認為『成交量』的觀察參考性比較大,所以特別框起來。

 

那……為何我會錯過

上述的內容focus在『PE ratio的變化』,那跟我一開始所提出的 錯過上漲股 有何關係呢?

簡單來說,我認為現階段的我,一方面對於PE ratio變化的掌握不夠熟嫻,另一方面則是自己對於『風險認知』的問題(大白話講就是希望可以再便宜一點,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這兩個問題一個是高度質化,一個是高度主觀性,都無法靠外力學習,只能靠自己內練,換句話說,如果將來想提高搭到上漲股列車的機率,除了做好基本研究之外,對於『市場氣氛的判讀』以及『自我思辨』也是必需的,我這一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以上簡單分享近期的心得。

 

泰博(4736)分析報告(2017.11)

豐祥(5288)分析報告(2018.10)

《拜讀心得:《投資中最簡單的事》(關於行業分析與個股分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glbe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