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投資中不簡單的事》總共收錄六篇馮柳的文章(都可以透過Google搜尋到),雖然高毅資本是以價值投資為基底,馮柳也是邱國鷺約談進來的操盤然,但我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感覺到馮柳跟邱國鷺的風格差異很大。

如果用金庸武俠人物來比喻的話,邱國鷺比較像是天下五絕裡面的中神通王重陽,而馮柳比較像是笑傲江湖裡面的令狐沖,有一種江湖味,這種感覺我猜是因為他本身從散戶做起,因此很貼近市場脈動。

有蠻多的對話都需要停下來琢磨一下,甚至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的沈澱思考,往往我一時之間無法立即明白他文字背後的涵義,因此以下我會摘錄一些我覺得有點哲理但又不那麼直白的段落,並且用主題來分段落,搭配分享一下我個人的心得,或許各位可能有不同解讀,歡迎留言互相交流討論。

 

集中投資

《基金週刊》:集中投資的核心要素是什麼?

馮柳:是確定性,也就是機率,但由於你覺得確定的別人也會覺得,這就會降低「賠率」,這兩點一般會相反,但偶爾也會有不同框架下的一致,因為我一向把「賠率」放在機率前面來思考,所以會分散買很多個股票來跟蹤,只有發現兩者統一的時候才會重點集中。

 

Bengo心得:

馮柳本身會分散買很多個股票來跟蹤,我個人解讀為試單,保持對個股的關心度,而當對公司的確定性掌握足夠(獲勝機率高)以及趨勢即將發動時(賠率提高)才會重倉投資。這一點我目前因為資金太小,所以還體會不到,以後有機會要請教幾位操作大資金前輩的看法。

 

對風險的看法

此外,可以將市場劃分為低風險、潛在風險和絕對風險三個階段:

(1)低風險階段就是看錯了也不會虧錢,比如他在2013年年初投資某雷射設備企業,其實是判斷錯了它的業績增長,但並沒有影響到獲利;

(2)潛在風險階段就是必須要判斷對,對了一定賺錢,錯了肯定會虧錢;

(3)絕對風險狀態就是判斷對了也會虧錢,哪怕達到或超過預期也會虧錢。比如2007年的地產和銀行就是這樣,雖然所有的增長預期後期都實現了,但買入過高,透支了未來的業績增長,所以多年來依舊是負收益,直到近幾年銀行股才逐漸創出新高。

綜合來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規避常態市場的不可知性判斷,等待可認知的極端市場出現,尋找低風險階段的投資機會。如此,獲取盈利的機率加大,賠率減小,這樣就可以高倉位單邊做多了。

 

Bengo心得:

而馮柳對於風險的看法很有意思,仔細琢磨他提出的三種情況,都是『判斷正確』,但是卻有不同的結果,最容易讓投資人困惑的是第三種,明明公司有賺錢,而且賺得越來越多,但是為什麼股價下跌呢?

我的解讀是『股價跑在業績前面』,目前的股價已經充分反應他未來的業績增長,甚至過份反應,所以當市場對公司未來的增長出現疑慮時,股價就會面臨修正,這種情況最容易發生在景氣循環股,老實說,景氣循環股的掌握往往久久不開張,開張吃三年,不管是前年的被動元件,以前的原物料股,DRAM股,都是屬於這一類,老實說,我自認為目前還掌握不到景氣循環股投資訣竅,只能繼續觀察研究。

 

非後驗原則

論過程中如何定價,待底牌揭開時都會與之前的邏輯定價不同,我們不能用翻牌後的結果來否定之前的估值邏輯,因為前後的信息量是不一樣的,是決定市場的資訊因素起變化了,而非市場錯誤,這也是我經常說的非後驗原則,邏輯正確和事實正確是兩碼事,而這才是決定中線與長線區別的核心之處。

並且,雖然我不想說市場永遠正確這樣的話,但即便它是錯的,你也該假認它正確。不和能決定你命運的人去爭執對抗傻講道理是我過去讀史時的體會,對錯是由強者來裁定的,其他人只應去觀察決定強弱的因素和其改變的契機,否則就是政治上的幼稚與迂腐。”

 

Bengo心得:

股市經常會出現『爛決策卻獲利或好決策卻虧損』的情況,因市場是變動的,每天的訊息也會不斷的產生,『邏輯正確和事實正確是兩碼事』,人們都習慣從結果反推決策的品質好壞,若一個人選擇酒駕,最後平安無事到家,這能代表他的決定是好的嗎?而一位司機遵守交通規則,卻被闖紅燈的車子撞,莫非是哪裡做錯了呢?

這邊我要推薦《高勝算決策》,這本書透過德州撲克的牌局案例舉出各種人性上的思考謬誤,我認為投資獲利真正的關鍵不是你知道多少資訊,而是我們對資訊的解讀與思考,同樣一檔個股報告給你跟我來閱讀,後續在多少價位進場?買多少比重?何時出場?股價如果下跌要加碼還是停損?你跟我的決策肯定是不一樣的,至於誰的決策比較好,短期間的結果可能還無法下定論,必須長期來看,關於『決策好壞』的議題過於龐大,暫且不在此論述。

 

我這邊另外分享自己對於閱讀個股分析報告的想法

當我拿到一個分析報告,往往會別注意作者最後的結論,尤其是目標價,各位有沒有遇過『被洗掉』的情況,即便股價如預期上漲到該有的價位,老實說我自己遇過幾次,我後來檢討為什麼會這樣,自己得出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我只是直接看到結果,沒有經歷作者蒐集資料,分析思考,歸納整理的過程』,因此當股價在上漲過程中遇到盤整階段,如果遇到回檔,往往容易產生疑惑,或者心生急躁,然後就被洗掉了,但我後來跟原報告作者討論的時候,他們通常會繼續持有甚至加碼買進(因為更便宜),我再回頭檢視自己被洗掉的原因,往往是對於那一檔個股的瞭解不夠深入,即便我是拿到了同樣的報告,但是我只是看了,卻不是真正的理解了。

  

個性化操作策略

接下來再談談我一直提倡的個性化操作策略,就是針對自身的能力圈情況而非股價可能有的運行軌跡來制定操作依據和估值參考,這樣的好處是能令人放下得失心與各種不必要情緒來返觀自身,實現與世界的合理對接。我覺得市場是一個博弈遊戲,大家一定要明白自己處在什麼樣的位置上,知道與其他人的優劣差距在哪裡,然後才能相應的做策略選擇。像我自己對白酒的領悟相對好點,算半個內行,所以敢等底牌做長線,哪怕當時在外人看來估值高到離譜,但我心裡對未來有個大概認識,願在裡面參與調整,很多時候都是看了一個牌後再去等下個牌的揭開,中間有過很多次震盪,有時也會有擔心,怕把到手的利潤吐回去,但覺得自己能理解這個行業,所以也就克服了這些情緒堅持下來。而去年到醫藥裡只是因為判斷不該有更壞的情況出現,但對究竟能多好還不清楚,不敢過分展望前景,所以拿了一年多的中線就退出了,把保住利潤放首位,不覬覦行家的空間。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內行的機會是最多最大的,只要能看清事實,大部分時候都可以參與市場,可以低買亦可高買,所以擴大能力圈讓自己成為更多領域的內行是投資最關鍵之處;而外行只能放棄思考,儘量跟隨市場做中短線,在估值反常時下手,低於合理位賣、高於合理位元買,同時需要一整套的艙位元及交易策略和趨勢判斷能力為輔助,以此對沖掉歸納邏輯下所必然導致的較高失誤率;至於中間狀態的機會則最少,只能耐心等到邊界處下手,極低位買合理處賣,且需對極端情況有足夠的理解和重視,通過與市場的心智較量獲得中線機會,同時在過程中加快熟悉以便得到更長期的理解。

 

Bengo心得:

能力圈的概念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國外曾經做過一系列的實驗,人性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我相信我自己也是,既然是人性,就表示這不容易改變,只能透過一些方法自我提醒。

在投資過程中尤其要特別小心一種情況,就是『看著自己錯過的股票一路上漲而感到扼腕,尤其自己對那檔股票稍微有點瞭解』,是啊,會有這樣的心情是難免的,但如果自己捫心自問真的了解公司嗎,卻又不一定了。

 

公司的產品項目比重?各項產品的毛利率?產品報價?主力產品未來的需求概況?產品的技術門檻?公司目前的產能利用率?

公司客戶是誰?客戶佔比?跟客戶的關係有多緊密?

競爭者是誰?公司在整體產業的地位?(在產業供應鏈處在哪一個環節)

政策面的變化會不會影響公司營收?沒有專利權的問題?

公司是怎麼做生意的?(靠周轉率?靠規模?靠特殊利基型市場?……)

公司如果外銷比重大,有沒有匯損的問題?

以上諸如此類,應該還有我沒有列舉進來的,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你是公司老闆的話,想要把公司搞好,你要想到哪些事情?

 

所以馮柳才會說『內行的機會是最多最大的,只要能看清事實,大部分時候都可以參與市場,可以低買亦可高買』,因此我認為在投資上『理解自己』很重要,當然不是每一個人剛接觸投資都能具備內行的能力,但買股票的門檻實在太低,你只需要開個戶,就可以下單了,而台股目前約1700檔包含的產業各式各樣,我們在選股上不是問自己我要怎麼選,可能要反過來問自己『哪些是我不要的』。

我記得邱國鷺在他的《投資中最簡單的事》有這樣一段話,『公司有四種:好的、平庸的、爛的、看不懂的;股票也有四種:被低估的、合理的、被高估的、估不準的。人的知識、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看不懂的公司占了一大半。在看得懂的公司中,估不準的又占了一大半。看得懂又估得準的,被高估的占了一大半。看得懂、估得準又沒被高估的,爛公司占了一大半。剩下的股票中,合理價位的平庸公司又占了一大半。所以,一般情況下能找到被低估的平庸公司或合理價位的好公司已屬不易,能買到被低估的好公司更是難上加難。

如果用簡單的數學來估算,看不懂的公司占了一大半,1700/2=850。

在看得懂的公司中,估不準的又占了一大半,850/2=425。

看得懂、估得準又沒被高估的,爛公司占了一大半,425/2=212。

剩下的股票中,合理價位的平庸公司又占了一大半。212/2=106。

所以最後能夠被我們列入真正值得的追蹤的股票只剩下106檔。

對於沒有法人資源的散戶而言,能夠擁有的優勢就是『耐心』了,緊守自己看得懂的好公司,耐心等待市場先生犯錯,股價跌到合理價以下進場,再耐心等待股價回到合理價出場,或許不是最厲害的策略,卻可能是一個值得考慮的策略。

 

連同上次的馮柳心得文上篇,此篇結束馮柳部分的心得,明天即將上班,祝各位今晚有個好夢。

 

相關閱讀

《投資中不簡單的事》摘錄與心得(關於馮柳)(上)

《投資中不簡單的事》摘錄與心得(關於孫慶瑞)

《投資中最簡單的事》(關於行業分析與個股分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glbe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